艾滋病人体内出现30余次新冠病毒变异,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年龄扩大到3岁以上 | 新冠研究一周进展

时间:2021-06-17 14:02: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艾滋病人体内出现30余次新冠病毒变异

来源:MedRxiv

近日,以预印本形式发表在MedRxiv网站上的一篇病例报告中,发现一名36岁艾滋病晚期患者身上有潜在新冠病毒突变。

该女子2006年被诊断出感染艾滋病毒,2020年9月感染新冠病毒,在携带新冠病毒的216天内,体内出现了30多种突变,包括南非发现的突变毒株、英国和巴西发现的类似突变毒株。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报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新冠病毒感染改变了儿童体内菌群组成

来源: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近日,发表于《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杂志》(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改变了儿童上呼吸道和肠道的菌群组成。

儿童在新冠感染后的两个月内,菌群持续失衡而且显着波动,甚至延续到康复出院后的2至3周。此外,感染儿童的上呼吸道和肠道菌群,呈不同步的动态演化趋势。

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儿童和成人间,上呼吸道和肠道菌群协调恢复存在明显差别,儿童的菌群相对脆弱,易受干扰。新冠病毒对儿童上呼吸道和肠道菌群发育的长期影响,以及所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值得持续关注。

新冠疫情或致城市犯罪率显着下降

来源:Nature Human Behavior

6月2日,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r)的一项社会学全球分析发现,因为新冠肺炎大流行而在全球实施的居家政策,与23个国家的27个城市中平均犯罪率下降37%有关。平均下降幅度最小的是故意杀人(14%),最大的是抢劫(46%)和偷盗(47%),入室盗窃(28%)、偷车(37%)和袭击(35%)亦有所下降。

对公共空间的行动施加更严格的限制,预计犯罪率下降更多。进一步研究应深挖城市犯罪更长期的动态机制,使用全球更多城市收集的数据,还需要评估封城措施对特定地区犯罪模式的影响。

研究发现新冠疫苗接受者针对印度变种的抗体水平较低

来源:the Lancet

6月3日,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一项工作中,最新实验室数据显示,接种者血液中能够识别和对抗首次在印度发现的新SARS-CoV-2三角洲变种(B.1.617.2)的抗体水平平均低于对抗先前在英国流行的变体的抗体水平。

研究结果还显示,这些抗体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这为支持在秋季向脆弱人群提供疫苗额外接种次数的计划提供了证据。这是迄今为止发表的最大规模的研究,调查了在健康成年人中由疫苗诱导的针对最新关注变种的抗体中和能力。

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年龄扩大到3岁以上

6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批准将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年龄范围扩大至3岁以上。专家已对3岁至17岁人群使用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论证,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这一人群中使用。

据了解,科兴已通过一期临床和二期临床试验证实,对数百位儿童(3岁-17岁)进行接种疫苗后,安全性良好,且在儿童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与成年人一致。

2020年欧洲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与恢复旅行有关

来源:Nature

6月7日,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020年初夏在西班牙检测到的病毒变异株20E(EU1)成为2020年秋季欧洲新冠疫情中的主要流行株的原因。

研究发现,许多欧盟国家在6月中恢复了旅行,在七八月达到高峰,而该变异株通过这一途径从西班牙多次输出欧洲各国,其进入其他国家的模式与旅行数据预测一致。研究认为,许多欧洲国家疫情反弹,部分缘于国际旅行和防控检疫不足。

新冠变异病毒“阿尔法”逃避免疫系统机理被揭示

来源:纽约时报

据《纽约时报》8日最新消息,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最初在英国发现的变种病毒“阿尔法(α)”逃避人类免疫系统的方式:α携带的一种突变可使其产生更多Orf9b蛋白,这些蛋白质聚集在人类Tom70蛋白上,抑制干扰素的产生和全面的免疫反应。这使α变种病毒变得“隐形”,不受攻击,自我复制的几率更高。

了解病毒是如何进化从而逃逸免疫系统的,将有助于科学家为新冠肺炎设计更好的疫苗。

抗衰老药可降低感染冠状病毒老年鼠死亡率

来源:Science

6月8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项临床前研究表明,抗衰老药物能显着降低感染与新冠病毒密切相关的β-冠状病毒的老年小鼠的死亡率,最新研究为降低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和重症率提供了新途径。

研究人员发现,首次接触小鼠β冠状病毒的老年小鼠的死亡率接近100%,而年轻小鼠则几乎没有生病。当他们在老年小鼠感染后用抗衰老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时发现,这些患病老鼠的存活率提高到50%。

新冠病毒破坏肺部的原因被揭示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6月8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工作中,建立了首个详细的新冠病毒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蛋白)的原子级模型,该蛋白与维持肺部粘膜所必需的一种名为PALS1的人类肺细胞连接蛋白结合。

该模型展示了这两种蛋白质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有助于解释病毒如何在特别脆弱的新冠肺炎患者中造成广泛的肺损伤,并逃逸肺部感染其他器官。病毒的包膜蛋白通过与人体的PALS1蛋白结合,将PALS1蛋白从它们通常的保持肺细胞连接紧密的工作中“拉”了出来,据此可解释新冠病毒导致肺部损伤的原因。这一发现可能会加快对阻断该疾病严重影响的药物的研究。

我国又一新冠灭活疫苗获批上市,全程接种2剂

6月9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科维福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上市供应国内紧急使用。

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在接种后能够快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全程免疫14天后中和抗体与抗S蛋白抗体阳转率分别达到96%与99.33%。交叉中和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具有针对不同来源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交叉中和能力。

科维福疫苗全程接种2剂,每剂间隔2~4周,目前可接种人群的年龄范围为18岁及以上。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与出血性疾病风险轻微升高有关

来源:Nature Medicine

6月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一项工作中,研究团队调查了253万名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间接种过第一剂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或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的苏格兰成年人。

结果表明,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和一种自体免疫出血性疾病的风险轻微升高有关,主要在患有冠心病、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等慢性健康问题的老年人身上观察到。此外,该研究发现,在接种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后,动脉血栓和出血事件风险轻微上升,但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该疫苗和脑静脉窦血栓有关。

同时,研究团队并没有发现辉瑞/BioNTech疫苗与这些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之间存在有关证据。

SARS-CoV-2和相关病毒的进化起源被揭示

来源:Cell

6月9日,在线发表于《细胞》(Cell)的研究论文中,描述了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从中国云南省一个小地理区域收集的411个蝙蝠样本的元转录组学研究。该研究确定了24个全长冠状病毒基因组,包括四个新型SARS-CoV-2相关和三个SARS-CoV相关病毒。

Rhinolophus pusillus病毒RpYN06在大部分基因组中是 SARS-CoV-2 的近亲,尽管它具有更多样化的刺突基因。其他三种与SARS-CoV-2相关的冠状病毒携带一个基因上独特的刺突基因,该基因可以在体外与hACE2受体弱结合。该研究强调了蝙蝠冠状病毒在当地范围内的显着多样性,包括SARS-CoV-2和SARS-CoV的近亲。

新冠疫苗接种可保护未接种人群

来源:Nature Medicine

6月10日,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一项在以色列进行的研究显示,新冠疫苗的接种不但能够保护接种者,还能够降低未接种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研究人员对177个地理位置不同,疫苗接种率不同的社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6-50岁成人中疫苗接种比例的提高与同一社区中16岁以下未接种人群核酸检测阳性率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

疫苗接种比例越高,未接种人群中的核酸检测阳性率越低。平均来看,一个社区的疫苗接种人群比例每提高20%,同一社区的未接种人群中核酸检测阳性的比例会降低两倍。

辉瑞疫苗对印度发现的新冠变异株有效

来源:Nature

6月10日,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发现接种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后,血清能够中和发现于印度的B.1.617.2变异株和一些其他的变异株。

研究使用了15位辉瑞BioNTech 2剂疫苗接种者的20个血清样本,发现与2020年1月分离的病毒株相比,血清对变异株的活性较低,特别是B.617.1变异株。但血清对所有测试变异株都有稳健的中和效果。

上一篇: 国家卫健委发布《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

下一篇: 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引争议,祝融号首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