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ADC系数梯度, 在血栓切除术后,有何意义?
时间:2021-10-11 11:02: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血管内治疗(EVT)对选定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然而,由于大多数EVT的临床研究排除了有大面积基线缺血核心的患者,其在这一亚组中的获益并不确定。
尽管有大面积缺血核心的患者不太可能实现功能独立,而且有出血性转变的高风险8,但有证据表明,EVT对这一人群有治疗作用,在EVT后,有21%至41%的病例记录了良好的功能结局。识别与良好结果相关的因素对于确定哪些患者可能从EVT中获益,以及哪些患者可以避免徒劳的再通络非常重要。
治疗前的缺血病变体积与临床结果相关,可能是因为它含有很大一部分不可逆的受损脑组织。弥散加权成像(DWI)被认为是估计缺血核心的金标准,广泛使用的表观弥散系数(ADC)阈值≤620×10-6 mm2/s(ADC620)。
然而,DWI上具有高信号强度的病变包含具有广泛ADC值的组织,如果快速再灌注,可以部分逆转。DWI阳性病变内的ADC值越高,组织再正常化的可能性就越大。特别是,虽然严重缺血压力的区域,其ADC值约为520至540×10-6 mm2/s,很可能成为完全梗死,但相对较轻的缺血区域,其ADC值约为520至620×10-6 mm2/s,在成功再灌注后,DWI逆转的机会很大。
因此,ADC≤520×10-6 mm2/s(ADC520)或ADC≤540×10-6 mm2/s(ADC540)的病变相对于ADC620的比例可能反映了弥散病变内严重缺血应激区的比例,并与大面积缺血病变患者EVT后的临床结果有关。
然而,情况是否如此还不清楚。
藉此,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的Dong-Seok Gwak等人,探究了预先指定的ADC520/ADC620或ADC540/ADC620比率是否能预测基线大的缺血病变和通过EVT成功再通的患者的良好结果。
他们回顾性调查了82名连续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发病后≤24小时入院,基线弥散病变体积(ADC≤620×10-6 mm2/s [ADC620])≥50 mL,通过血管内治疗成功再通。使用自动Olea软件程序测量3个ADC阈值(ADC620、ADC≤520×10-6 mm2/s [ADC520]和ADC≤540×10-6 mm2/s [ADC540])的病变体积。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ADC520/ADC620和ADC540/ADC620比率在预测功能结果方面的表现。将具有最佳阈值的ADC比率按其中位值分为低与高两组,随后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中评估其与结果的关系。
基线弥散病变体积的中位数为80.8毫升(四分位数范围,64.4-105.4)。35名患者(42.7%)获得了良好的功能结果(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2)。
预测功能结果的最佳阈值被确定为ADC540/ADC620(曲线下面积,0.833),二分法为0.674。
在调整了年龄、基线NIHSS量表评分、静脉注射组织型血浆蛋白原激活剂、基线弥散病变体积和发病至康复时间后,低ADC540/ADC620与良好的功能结局独立相关(调整后的几率比,10.72[95% CI,3.06-37.50];P<0.001)。
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低的ADC540/ADC620可能反映了弥散病变内较轻的缺血压力,可能有助于识别那些尽管有大的缺血核心,但仍能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原文出处:
Gwak D-S, Choi W, Shim D-H, et al. Role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Gradient Within Diffusion Lesions in Outcomes of Large Stroke After Thrombectomy. Stroke.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9, 2021:STROKEAHA.121.035615. doi:10.1161/STROKEAHA.121.03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