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必亮: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重要贡献者
时间:2019-11-07 07:23:5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6日在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指出,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重要贡献者。
胡必亮在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分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大浪潮,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没能积极参与到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全球化大潮中。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又恰逢第三次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国积极融入其中,既受益很大同时又做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他认为,中国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方面,促进了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件事,通过建立经济特区而招商引资,直接促进了全球资本向中国的大规模流动,促进了全球产业向中国的大转移,提高了全球产品生产配置效率。
第二件事,在经历了15年艰难谈判之后,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TO,将自己的贸易投资规则全面与全球贸易投资规则对接,中国真正地开始成为全球产品链、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其中仅全球500强企业就有400多家目前在中国投资生产,中国成为最重要的全球生产基地。
第三件事,中国启动和推进了自贸试验区建设。从2013年到现在,中国已在全国设立了18个自贸试验区,大幅降低关税,开放中国市场,改善营商环境,为全球经济要素进入中国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四件事,倡导共建“一带一路”,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促进中国经济更加深入、全面地融入世界。
胡必亮指出,中国既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又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认为,首先是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帮助中国解决了其经济起飞时期所需要的资金供给,并且这一积极势头一直保持到现在。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以来,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数量和外商投资金额不断增加。1980年,中国外资企业登记仅7家,而5年后就达到了5000家,2018年,在中国累计投资的外资企业已超过90万家。198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仅23亿美元,而2018年已达到1350亿美元,40年来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万亿美元。
其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外贸的快速增长。1978年,中国外贸总额只有206亿美元,但到2018年,中国外贸总额已达4.62万亿美元,40年来增加了超过200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4%。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
再次,从国际收支情况看,由于外资大量流入中国,加上货物贸易持续顺差,中国的国际收入平衡状况不断得以改善。在1994年经常账户开启长期顺差局面后,中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也出现了长达二十年左右的顺差,“双顺差”局面使得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断向好,从而使本国外汇储备也持续增加,由1978年的1.7亿美元,到现在稳定地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的高水平。
最后,外资的流入与资本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从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内,中国GDP实际年均增长9.4%。作为改革开放先驱的深圳市,40年间GDP年均名义增长率达到25%左右,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市在1981-198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名义增速达到了50.3%,而同期中国全国GDP名义增速为13.0%。
他指出,从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贡献来看,首先是中国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大量货物商品与服务,为促进这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做出贡献。1978年,中国从国际上进口的商品额只有109亿美元,2018年已达到2.1万亿美元,从2009年起,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
从对外投资来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基本没有对外投资,到近年来,每年都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对外投资。特别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加,2014年,中国第一次出现对外投资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2018年,中国在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3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超过1万家,全球80%以上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国的投资。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430亿美元,占当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4.1%,略低于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到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9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荷兰,位居世界第三。这直接为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