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

时间:2019-11-09 02:23:0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

从很多资料上来看,张作霖和溥仪的确见过,而且这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不一般,当然,这种不一般并不是指有多么铁,而是因为在一段时间内,张作霖充当了溥仪的支持者和保护神,而溥仪则在同样时间段内,成了张作霖的道德制高点。

在1925年的时候,张作霖见到了已经不是皇帝的溥仪,这一年,张作霖五十岁,已经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和土皇帝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个土皇帝,见到了已经不是皇帝的溥仪,却做出了令人不解的行为,使用前清最隆重的跪拜礼来见溥仪。

张作霖为什么要怎么做,从张作霖性格看,这个人是一个聪明的粗人。绿林出身的张作霖,匪气十足,而且文化水平不高,对于一些礼节礼仪方面,向来是嗤之以鼻。但和普通土匪不一样之处在于,张作霖在原则问题上,相当不差事儿。

一、张作霖面临的问题

如果从1925年,张作霖面临的复杂局势看,张作霖这一跪,的确有他的精明算计。

1925年,这是中原大战几乎要结束的时候,围绕着北京以及北洋政府归属,直系、奉系、皖系三大派系以及其他小势力,打成了一片,最后居然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而张作霖身在东北,志在中原,趁着中原大战之时,一举囊括了河北,山东一带,势力达到了顶峰。但很快,遭到了其他军阀的合力围剿,再次退回东北。

中原大战虽然张作霖稍稍占据上风,但最终也只是惨淡收场而已。问鼎中原的梦想破灭之后,张作霖内部也出现了裂痕,这才有了1925年11月的郭松龄兵变。而这场兵变,早在1924年,就已经有了苗头。只是张作霖虽然精明,却也无法做到算无遗策。

中原大战没有占到便宜,内部又出现裂痕,而第三方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这方势力就是日本人的势力。

日本人早在日俄战争结束后,就开始渗透东北,势力一天比一天大。张作霖经营东北三省,非常小心的平衡着各方势力,以张作霖外粗里细,精明圆滑的个性,让日本人着实有些头疼,在张作霖统治东北这些年间,他和日本人的关系,始终是若即若离。

二、大巧似拙的计谋

奉系的内忧外患,恰好是日本人的机会,面对日本人咄咄逼人,张作霖也展现出精明狡诈的一面,也下了一招绝妙的棋,这颗棋子就是溥仪。

溥仪很是无辜,但绝非无用,在1924年中原大战接近尾声,溥仪被接进日本领事馆,同年,日本人开始大肆宣传同情溥仪言论。日本人的小九九,无非就是想要扶植一个傀儡而已。所以向全世界放出了这样一个信号,日本人站在溥仪这边。

张作霖敏锐洞察到这个关键点,于是下了一招绝妙的反客为主的棋。当他见到溥仪,立刻用臣子大礼下跪,和日本人一样,张作霖的做法,也放出了一个信号,自己也站在溥仪这里。与其说是 做给溥仪看的,倒不如说是做给日本人看的。

仔细想想,就知道张作霖这招乾坤大挪移的厉害之处。张作霖明白日本人的野心,但也需要日本人的帮助,因此,他明白什么时候应该精明,什么时候应该装糊涂。下跪溥仪就是在装糊涂。

于是,日本人悲哀地发现,他们和张作霖之间多了一个溥仪。换而言之,日本人和张作霖,都成了一个战线上的战友,这样一来,日本人被张作霖死死地堵住了嘴。总不至于在这个节骨眼上和张作霖翻脸吧?

于是,日本人虽然获得了很多好处,却始终没有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张作霖顺利平定郭松龄兵变,甚至当上了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因祸得福,权力达到了最高点。

任何一件事,都有其内在原因,尤其是像张作霖这种级别的人物。绝对要足够精明,足够圆滑,足够冷静,足够理智,才能在一团乱麻中找到那根不起眼的线头,从而做活全局。

上一篇: 原创开心笑话:有一次陪老婆逛街,碰巧遇到...

下一篇: 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今晚开幕!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