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在发展中寻求突破,苏州这两地敢揭伤疤,蜕变一新

时间:2019-11-09 10:32: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在发展中寻求突破,苏州这两地敢揭伤疤,蜕变一新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心怡】“扬尘”、油漆味”、“口罩”、 “不敢出门“……这些词仿佛不能与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苏州相联系,然而这一幕却真实地发生在2017年以前的苏州沈桥村。

沈桥村位于苏州太平街道,其位置东临阳澄西湖,三面环水,区域面积达到3.12平方公里,辖区人口5185人。2017年以前,家具作坊,油漆厂等工业是当地的独霸产业,在这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垃圾围村庄、白色漂河滩、河水黑臭脏“逐渐成为当地的代名词。沈桥村相关党委负责人告诉环球网记者,当时村子里扬尘遍布,空气中充满着油漆味儿,村民不会轻易出门,甚至有时候,连开窗晒衣服都成问题。

发展与环境,该如何抉择?

2017年初,苏州市委主要领导对沈桥村进行暗访,揭开沈桥村“脏乱差”的伤疤。在街道的统一指挥下,全力开展“263”专项行动。沈桥村相关党委负责人说,相比于当时作坊工人租房交的100~200元租费,村民更愿意选择舒适干净的环境,经过投票,相当一部分村民愿意选择拆除这些作坊,毕竟谁也不愿意以健康为代价,村民的工作相对好做。当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如何说服老板拆除工业作坊这块。

沈桥村相关党委负责人称:“经过挨个做(作坊)老板的工作和仔细沟通,拆迁工作虽然困难,但还算完成的还不错。“

经过清理“散乱污”企业、复垦复耕土地等工作,沈桥村环境有效提升。如今已实现“退工复耕”,土地全部复垦,150000平方米厂房全部拆除,复垦覆绿成效明显,重现江南水乡风光。

目前,沈桥村依托千米阳澄湖岸线及其传统非遗文化资源优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契机,联合多方力量打造苏州·阳澄湖舟船文化馆、蟋蟀盆展示馆等文化场馆。

沈桥村相关党委负责人介绍说,沈桥村将积极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展示太平非遗文化魅力,让更多的人走进非遗,了解非遗,进一步打造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而在发展中寻求突破,面临抉择的不仅仅有沈桥村,还有锦溪镇祝甸村。

走进祝甸村,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根高耸入云的红砖烟囱,旁边是与其相称的红砖厂。这里历史上曾是金砖的制作加工地,有着悠久的烧砖历史和文化,至今村内仍保留着华东地区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古窑群遗址。红色的砖窑厂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与远处的小桥流水相印衬,这里还是祝甸村村民眼中的家的颜色。

然而,由于技法陈旧和环境无人等问题,砖窑厂面临关停,锦溪镇党委宣传委员赵瑜告诉环球网记者,“这座砖窑厂是1981年建成,关停后原本打算拆掉,但是这里又是不少村民的记忆,后来经过村委会讨论就决定把这个建筑保留下来。”

经过改造,现在的祝甸砖窑文化馆一层主要用作小型主题课堂和文创市集、书屋等公共开放空间,二层则为砖文化展示区以及相关功能配套,让人可以慢慢品味乡村风韵。

更令人眼前亮的是,村委会将地下砖窑场改建为传统意大利餐厅,颇有一番风味。

赵瑜说,砖窑文化馆对面,还建造了一些民宿,本地的文化特色加上秀丽风光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最近也都有一些陆陆续续创业的想法,想回来发展民宿,开农家乐,也是一种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发展的方式。

据介绍,近年来,锦溪镇的发展突出生态人文,依托“水园田居”资源禀赋和“窑”“水”“农耕”特色文化,全力打造“最水乡”田园乡村风貌,推动“水美锦溪”在高质量发展中跃上新台阶。大力践行“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在“产业、创业、就业”、“自治、法治、德治”、“生态、生活、生机”上下功夫,发挥祝甸砖窑文化馆和古窑遗址公园的载体作用,传承窑文化。

上一篇: "老鼠仓"也有自首的...

下一篇: 虎斑猫拉黄稀屎还有酸臭味怎么办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