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儿童用药别靠“掰”和“猜”
时间:2019-11-10 11:57: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深秋季节,感冒频发,活泼好动的孩子一不小心就中招。最近,许多小区楼下的药店多了一些自行购买儿童感冒、咳嗽药的父母。其中不乏“自学成才”者,拿捏不好的时候,搜一搜网络,问一问药店店员。对此,医生提醒,儿童脏器未发育成熟,切忌随意用药,以免给孩子造成伤害。
父母该如何给生病的孩子选择药品?儿童用药有哪些禁忌和误区?记者特邀相关专家为家长答疑解惑。
定时定量定种类 吃药不可任性
5岁的贝贝(文中患儿均为化名)吃了抗过敏的药昏睡了整整3天,送到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后,发现是服药过量导致。
“我看说明书上写着3/5片,以为是3至5片,于是每天让孩子吃5片,没想到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贝贝的“迷糊爸爸”张先生很愧疚。
“孩子吃药马虎不得,尽量选择新药贵药、加大药物剂量病好得更快都是家长要走出的误区。”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张海霞提醒,在给孩子喂药前,家长要认真查看药品说明书,对服药的时间、药品适应症、使用方法和剂量、药品有效期、禁忌症等做到心中有数。
“在服用药物时,应该用温白开水送服,温度不宜过高。”张海霞提醒,家长不能为了哄孩子尽快吃药或图方便“就地取材”。矿泉水、茶水、牛奶、豆浆、果汁都不适用于送服药物。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得的是小感冒,就忽视孩子的病情,去药店凭感觉买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药学室主任廖建萍指出,孩子的病情往往起病急,变化快,一旦生病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开药,不仅能尽早将病情扼杀在“摇篮”,也能杜绝不适合孩子的药物“逍遥法外”。
如何用对药、用好药?廖建萍表示,遵从医嘱购买,符合小孩病情的药才是对药、好药,这和价格高低、中药或西药没有关系。
2018年年底,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多次发布公告,修改了一批药品使用说明,有的增加了儿童禁用,曾经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中提及的“小某花、某彤、小某克”,以及蒲地蓝口服液、伤风止咳糖浆等一批药品榜上有名,提醒家长要谨慎选择儿童用药,严格遵照医嘱。
是药三分毒 服用中药也需谨慎
8岁的小丽感冒了,爸爸在药店买了西药,妈妈下班又带回了中成药。爸妈讨论到底吃西药还是中成药无果后,决定让小丽都吃下。
“记得曾有一句广告语,中西药结合疗效好。让孩子都吃点应该好得更快。”可小丽服用药物几日后,开始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到医院检查后,提示小丽的肝功能受损。原来,小丽服用的中成药和西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会引起中毒,甚至可能导致器官衰竭而亡。
“是药三分毒,家长不要误以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可以随意服用。任何药品都有毒性,尤其是儿童,选择的中药方子不对症,药品就变成了毒品。”廖建萍表示,儿童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肝肾的解毒排毒功能不完善,用药后对药物的排泄能力有限,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更强,所以不能随意给孩子选择药物。
孩子生病时,如需选择中药治疗,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选用中成药或中药汤剂,而不要随意使用上一次生病时医师开的处方。如家长自行购买中成药,则应注意非儿童用药不要随意给孩子服用,也不要加大剂量服用;购买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时,更要慎之又慎,如同时服用西药,应仔细查阅说明书是否含相同成分。
廖建萍提醒,当需服用中药水剂与西药时,绝不可用中药水剂去送服西药,因为中药中大多数含有机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会影响西药的疗效。在药品说明书“药物相互作用”一栏,一般会列出相互作用的药物,如果几种药物同时服用,必须注意有没有相互作用导致疗效下降或毒副作用增加的情况;几种药物中是否有相同的成分,以免造成重复使用。
“小儿酌减”不能简单靠手掰
据悉,在我国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制剂中,儿童专用药物仅有60多种。国家食药监局相关数据显示,在药品临床试验注册项目中儿童药品仅有2698条,仅占全部药品的1.63%。 由于很多药品没有儿童剂型,家长为孩子买药时经常会选择不到儿童专用药,儿科医生也经常会开成人药用于儿童。
在不少成人药物的说明书上,都会有“小儿酌减”字样。张海霞表示,“小儿酌减”不是简单地用手掰一半,也不能胡乱猜测剂量。说明书上如果有公斤体重剂量,可以按孩子的公斤体重计算用药剂量;说明书如果没有公斤体重剂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70公斤。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折算,公式如下:1岁以内儿童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 ;1岁以上儿童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2)。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结果不一定是整数,或者剂量有一定的范围,一般取中间值剂量。”张海霞表示,服药时还要看孩子的体质情况,如果营养不良,再酌情减量20%左右。
如何将直径不到一厘米的小药片比较精准地分开?医生建议,将药片碾成粉末,这样方便进行比例分配,但缓释药物和肠溶片等药物一般会注明需要整颗服用,不能分开。
“在孩子用药后,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各种反应,如对药物的敏感度等,及时与医生沟通,让医生能够在用药时作出调整。” 张海霞提醒,用药后孩子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安、出皮疹、发烧、呕吐、呼吸及心跳异常等现象,应考虑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并立即停药,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对于本身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的儿童,以及知道对某物质过敏的儿童,更要加强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廖建萍还提醒,如果孩子服药3天后病情未好转,或病情出现变化时,应及时到医院复查,更换药物,切忌私自给孩子调整药物或剂量。对于抗生素等处方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