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沙保卫战》:这么高大全的薛岳和国军,国军自己都没见过
时间:2019-11-14 10:26: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长沙保卫战》中的国军在很多方面其实不太像大家想象中的国军了,而是更像大家传统印象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形象,简言之,就是基本上按照我军的形象来塑造的国军将领。不过这也没什么吧,这些年的一个趋势就是八路军越来越国军化,大家都不愿意高大全,而国军却越来越共军化了,越来越高大全。
比如说里面的薛岳,虽然薛岳在国军将领中算是比较出挑的,但是还没有到这个电视剧中那样算无遗策,料事如神,对日军的战略企图分析的那样清清楚楚,而日军无论是冈村宁次还是阿南惟几,在里面都被搞的太弱了,好像很蠢。如果真有那么蠢,怎么会始终都是日军主攻,而国军都是被动应战呢?
要知道,四次长沙会战可都是日军率先发动的,最后也都是日军主动撤退的。尤其是前两次长沙会战,国军连日军的战略意图都没有搞清楚,日军来了就开始撤退,然后进行侧击,尾击,等着日军深入之后再对日军进行包围,但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日军并没有占领长沙的决心,而是扫荡第九战区的主力部队,巩固其在华中的占领区。
也因此,在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进攻时几乎都非常顺利,第二次甚至是用两个大队为骨干配属炮兵和骑兵组成的部队就轻而易举的突破了国军在新墙河一线得防御阵地,第四军和三十七军都未能有效阻止日军的进攻。而当国军局面严重,薛岳已经准备撤退到衡阳的时候,国军突然开始撤退,国军又转入全线反击和追击。
还有这个剧中的另一个主角是第十军军长李玉堂,而且是从头到尾都参加了,但实际上第十军并没有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会战之前,第十军也是作为军委会的战略预备队,原本是开到粤汉线附近,准备乘车去缅甸参战的,只是在战局严重的情况下,薛岳才紧急请求军委会将第十军拨给第九战区参战。
但薛岳的指挥也成问题,导致第十军并未整体参战,而是不断以师和团为单位,配属给已经被日军击溃的三十七军陈沛指挥,结果成了添油战术,也被日军分别击溃。也是因此,战后薛岳请求军委会将李玉堂撤职,李玉堂是很不服气的,到第三次长沙会战才戴罪立功,坚守长沙,打出了泰山军的美名。
实际上,第一次长沙会战真正对战局形势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关麟征的十五集团军,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关键是杨森的二十七集团军,正是因为杨森的二十军再被日军击溃之后转入山区,日军大举深入,这时候杨森又率部破坏日军补给线,使日军后续部队无法继续增援,最后被迫撤退。在日军撤退之前,薛岳已经准备放弃长沙了。
刚在上高会战中打出了名气的七十四军,第二次长沙会战时奉调增援第九战区,结果也是因为薛岳的指挥不当,没有让七十四军转攻日军侧背,或者在浏阳一带设立阵地,阻击正准备从右翼迂回的日军,反而让日军到长沙附近,结果七十四军以行军姿态与日军在春华山,黄花市一带与日军遭遇,被日军从侧翼击破,伤亡惨重,师长廖龄奇战后被蒋下令枪毙。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剧中的薛岳始终挂着三颗星,是上将军衔。其实薛岳当时是中将加上将衔,也就是享受上将待遇的中将,如果挂军衔的话,是应该挂中将的,挂上将不太合适。尤其是和白崇禧、陈诚见面的时候,也挂着三颗星,这就很不合适了。所以,抗战时期的薛岳留下的照片,多数是不挂军衔的。不过总体来说,这个片子的战争场面什么的,都算是不错的,在这些年的抗战剧中,已经算是精品佳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