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女人改变历史!清朝首位皇贵妃是谁?奠定清朝200年基业她有功劳

时间:2019-10-30 23:24: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女人改变历史!清朝首位皇贵妃是谁?奠定清朝200年基业她有功劳

从历史上看,改变历史的大部分是皇帝,也有臣子,还有一些英雄好汉。但女人也能改变历史,这里所说的女人并不是像武则天、慈禧这样有名的强势女人,一些不出名的女人也能改变历史。今天就来探讨一下清朝历史上一位贵妃如何改变历史的过程。此贵妃就是清朝入关不久的董鄂妃,是顺治皇帝最为宠爱的女人。董鄂妃为什么能改变历史呢?让我们先从顺治年间一次科举考试说起。

重要乡试

顺治十四年是1657年,农历丁酉年,按照清朝入关后定的规定:逢子、午、卯、酉为乡试之里,因此这一年八月,全国各省的省城都要进行乡试。在全国乡试中,以顺天科场最为重要,因为顺天科场设在京师。而顺天是指京津地区,还包括直隶、关久及国子监和八旗的子弟都参加顺天乡试。因此顺天乡试还有一个名叫“北闱”。当时清朝乡试也很开明,其他省的学子们可到顺天考试。

这一次考试对学了三年的学子们来说很重要,同时对顺治也很重要。因为这一年顺治皇帝把自己宠爱的女人董鄂妃封为“皇贵妃”,这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顺治皇帝心情好,他想把这次乡试做好,既给天下人看,也给自己心爱妃子看。

这一年顺治虚岁只有20岁,年轻气盛的皇帝,美貌动人的贵妃,欣欣向荣的王朝,这一切都让顺治信心满满。

清朝入关后,科举考试按照明朝制度施行,顺治十四年以前的科举考试,经常发生舞弊事件,那时顺治帝还年轻,并没有太注意,但1657年的乡试,顺治皇帝决心来一场清明考试,他在选派考官特别留意,而且顺治帝还提前告诫考官:“考官阅卷有弊者,杀无赦!”顺治说话口气很严,告诉考官们,这次乡试要严厉起来,否则就杀头。但谁也没把年轻皇帝话放在心里。

按照清朝科举考试的顺序,乡试过后就是会试,然后再就是殿试,会试与殿试都很难,没人敢作弊,也只有乡试有作弊情况。

而参加乡试的范围很多,国子监的监生,各州府县的生员、儒士,以及还没当官的,有钱人家公子哥只要交上钱也可以参加乡试。这些人只有通过乡试取得举人资格,才有当官的资格。我们都知道举人就是朝廷养着了,吃官府饭的人了。

考官内幕

顺治十四年乡试中,有一个来自浙江湖州苕溪的贡生张汉来到京城参加顺天乡试。据清朝史料记载,这张汉的人,家里本来就穷,连到京城的路费都很难。为什么都跑到京城来考试?因为顺天乡试的名额多,录取率高。

张汉到了京城看到很多人都拿钱找考官门路,而他却没钱打点。连吃住的钱都有数。他最后找到一个叫李振邺的同乡,在他家里住下。后来他得到一个消息,他的这个同乡李振邺居然是本次考试的考官。而主考官是曹本荣和宋之绳,李振邺等14名考官,是选任的同考官,主要负责阅卷,选卷,然后向主考官推荐。

任同考官的都是小官,他们都是刚中举,还没有正式定下职务。但同考官的作用很大,他们向主考官推荐的卷子,大都被录取。

李振邺是湖州归安人,顺治九年的进士,此人很有才气,但心思却放在舞弊上。因为在京城没钱无法生活。此次担任同考官后,他就决定挣笔大钱为自己仕途之路奠定基础。

但就在李振邺为当考官捞钱的事准备时,他老家的妻子来京城,而李振邺在京城偷偷纳的妾无处放,只好找到张汉,决定把小妾送给张汉。

张汉一听很高兴,幸福从天而降,让他有些晕头。小妾却很委屈,她没想到改嫁了一位穷酸秀才。李振邺告诉小妾,可以让张汉当中间人,联系一些考生挣钱,一个考生收六千,张汉拿一千二百两。小妾一听当然高兴,但张汉考不满足。他让小妾再问李振邺多要点关节。但张汉拿到关节后,他到有钱人家里要价更高。李振邺对张汉很不满。

这里所谓的关节就是考官与考生约定的关节,让考生在试卷某段某行第几字使用某字。然后考官可以根据试卷的关节去寻找这些考生。

为何李振邺如此敢卖关节?主要这种方式已经流行几百年了,如果舞弊的事被发现,考官顶多被降职,考生打回去重新考,最差的结果也就是中举无望,并没有其他后果。

张汉向外卖关节,李振邺自己也卖。但卖的多了,难免让人怀疑。因为考官推荐卷的数量有限,而李振邺已经卖出二十个关节了,已经远远超出他推荐的额度。而且李振邺卖关节在街头巷尾就有人说。张汉意识到此事严重性,后来李振邺知道此事,但李振邺认为是张汉在外面议论他,从此两人交恶。

顺治十四年科考中,考官都卖关节,但卖最厉害的就是李振邺,其次是张我朴。阅卷时,李振邺先把张汉的卷子找到定“落卷”,然后再找自己关节的卷子。但只找到两个考卷,于是他派亲信灵秀拿自己名单和关节字条去其他考官那找。于是李振邺与其他考官就互相利用,他找其他考官的,其他官找他们的。但最后形成了行贿的人多,而录取的人少。最后经过衡量录取高官后人为主。

但最后揭榜上,很多无能之人榜上有名。但有些通过关节的也没考中,其中就有张汉和蒋氏兄弟等人。张汉写了封检举信告到科道衙门。蒋氏兄弟也状告张我朴,一时间满城都在传着科举考试舞弊的事。还有一个监察官员叫任克溥想当同考官没当上,但这次舞弊案也涉及清朝初年的党争,因此任克溥很聪明,他在暗中观察,伺机行事。

满京城的人都知道这次乡试舞弊案,顺治皇帝却被蒙在鼓里,他的心思都放在董鄂妃身上了,因为董鄂妃还生了皇子,母以子贵,其地位更是无人能比。

但此时孝庄太后身体有病,董鄂妃就主动请求顺治帝,让她到南海子侍候。顺治帝也到南海子探望董鄂妃,并在此召见大臣,此时任克溥借机参奏:“北闱榜发之后,途谣巷议,到处都有不满饣言,此中弊窦甚多。”并拿出蒋氏兄弟的揭发信给顺治帝,顺治帝看完后大怒,他下令严查,从此揭开清朝入关以来最严重一次科举考试舞弊大案。

严肃查处

暂且不说此案中南北官员的党争,咱们先说一下顺治帝大怒严查之事。顺治帝本来心情大好,但舞弊案一出,顺治帝想在董鄂妃面前拿出自己当皇帝的威风让自己心爱的女人看看。

最先倒霉的当然是李振邺,由于李振邺给灵秀的名单与关节被另一个仆人冯元交到官府上,这就成为铁证,官府顺着名单一查一个准。

李振邺手里25名关节考生,最倒霉是陆庆曾,他本是明朝礼部尚书陆树声的孙子,家大业大,年少有名,家里也不缺钱,而且他医术不高明,偏偏要考试。他并没有找李振邺,而是李振邺主动保的他。因为之前陆庆曾治好过李振邺的怪病。

但只查李振邺一人,他当然心不甘,于是他又检举了张我朴等同考官,于是五名考官定了罪。顺治下令“斩首”:李振邺、张我朴、蔡元禧、陆贻吉、项绍芳及举人田耜、邬作霖立即处斩,其家人流放关外。主考官曹本荣、宋之绳两人降五级调用。

顺治帝对此次科举考试的处置,震惊了朝野,因为之前科举作弊从没有处罚如此严重,而且对科举考试作弊见怪不怪了。但此次之严,让人不解。有史学家对清初这次科举考试案子曾评价:“纳贿舞弊,仅至窜谪,科场之例,亦太弛纵矣”(《廿二史札记》)

李振邺立即被斩首,他还没来得及检举其他高官就死了。其实最惨是陆贻吉,他作为监察官员,却成为中间人吃了很多好处。他本来想自我检举,但他没敢这样做,抱着侥幸心理,最后上了黄泉路,被判腰斩于西市。史料记载很惨,他貌美的妾也被发配边疆为奴。

很多人认为杀了那么多人,此案应该结案了,但顺治帝却没有放手,继续深查彻查,牵连了很多人,以至于“朝署半空,囹圄几满”。

结语

顺治十五年,顺治帝下令把科举案件在押40名重刑犯从牢里押出来,这一动作实际是斩首节奏,很多人以为没命了。但他们被押到太和殿,原来顺治帝要重新审理,防止有冤案,在审案中,有一个中张天植的人死不认罪,最后还是董鄂妃求情,40名犯人都没杀,只是判了流放尚阳堡的罪名。从此清朝入关第一科场大案基本结案。

虽然此后又有江南科场大案,但顺天科场大案,开创了作弊杀头的先河,也是顺治向天下立威的一个开端。

但如果没有董鄂妃被封贵妃,受到顺治帝喜欢的话,恐怕顺天科场案不会如此严重。这里有一个细节我们需要了解。顺治帝宠爱董鄂妃,而孝庄太后却对董鄂妃有意见。顺治帝刚脱离多尔衮而亲政,而孝庄太后又在婚姻上对他掣肘,顺治帝当然要拿出男人的威风,恰巧顺天科场大案成为顺治立威的一个机会。

不过顺天科场大案虽然开了作弊杀头先河,此后清朝也发生过科场作弊案,但总体扭转了科场舞弊的黑暗,为清朝培养了很多有能力的官员,可以说清朝此后200多年发展,也得益于顺治的严查此案,为后来皇帝树立典范。

一个王朝发展没有人才不行,如果都是靠舞弊得来的官,恐怕清朝享国时间不会如此之长。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感谢董鄂妃。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参考资料:《清史稿》、《廿二史札记》、《清稗类钞》、《研堂见闻杂录》。

上一篇: 地质最高荣誉榜,再添一位石大人!

下一篇: 美的集团2019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长23...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