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们不做点什么?”:那个跳楼女孩的求救声,被谁忽略了
时间:2019-11-02 10:11: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本文图片来自于电影《少年的你》
最近大火的电影《少年的你》,豆瓣8.4分,票房破8亿,这是它在国内上映6天的成绩。
在以往中国的电影中,不乏聚焦于未成年人“校园霸凌”的作品,但当《少年的你》在人们面前铺开时,所有人都为它感到惊艳。
今天我们想来聊一聊的,不单单是校园霸凌的话题,还有少年们为何会陷入困境、谁又能来保护他们……
01『为什么你们不做点什么?』
距离高考还有60天,高三同学胡小蝶从教学楼跳下身亡,她饱受同学们的欺凌,没有任何人给过她帮助。
“他们都在欺负我,为什么你们不做点什么?”
电影中没有太多描写胡小蝶受霸凌的画面,更多的是通过周围同学们的围观、拍照、表情、手机简讯……来表达他们的冷漠。
在此之后,被霸凌的对象是女主角,周冬雨饰演的高三学生陈念。
陈念被孤立、被羞辱、在体育课上被排球砸、座位被人泼了红墨水、被人推下楼梯、放学的路上被拳打脚踢……
造成这种问题的究竟是谁呢?是带头霸凌别人的魏莱和其他同学吗?我想不仅仅只有她们。
站在这些少年的对立面来看,我看到的是在少年的成长中,那些缺席的成年人们。
陈念的班主任,多次和她说“有问题一定要找老师”“同学间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但从没有具体解决过学生的矛盾,也怕承担责任。
校长,总想着息事宁人。
警官郑易,虽然他对整件事表现得十分积极,但在最危险的时候,没能接到陈念的电话。
警官老杨,总是劝说郑易适可而止,因为校园欺凌的案子比较复杂,取证困难,最后还是交到教育局去办为好。
怀孕的女警官,不停地质问陈念“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不报警?”
陈念的妈妈,本应该是女儿成长道路上最关键的人物,可她却常年外宿躲债,留下女儿一个人生活。
剧中的成年人,没有人可以真正帮助到深陷沼泽的陈念。
教育的缺失危害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
02 少年背后的成年人
看到有网友说,电影里的霸凌情节是不是被夸大了?事实上,电影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据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校园暴力和欺凌》数据显示:
有32.5%的学生曾遭遇过校园欺凌,全球每年有2.46亿学生遭受着被欺凌的痛苦;在欺凌发生时,旁观者中有70%的人会选择沉默。
校园霸凌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
在日剧《人生》中,有一个霸凌者爱海,看谁不顺眼就组团欺负他。
善良的小步不愿与她为伍,成为了新的被霸凌对象。同学们在小步的课本和黑板墙上写满了不堪的话语,并对她拳打脚踢,小步的身心都遭受着侮辱。
小步向班主任求助,可她却反被指责不会与人相处。小步的妈妈站了出来,和霸凌者以及学校正面交锋,接下来,众叛亲离的爱海成为了新的被霸凌对象。
本来有机会可以帮助孩子的成年人,却成为了帮凶。
孩子会成长为怎样的人,跟大人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那些霸凌者该骂,他们背后的成年人同样该骂。
就在前不久有一起新闻:广西一中学学生把同学从4楼扔了下去,同学全身多脏器严重受损。
肇事者因为性格内向,过去在学校常被欺负,他向大人求助过,只不过他身边的成年人都没有帮助他。
他的母亲说,过去儿子经常有说同学欺负他;死者父亲质问他,你受欺负,就要置对方于死地吗?
在父母眼里,这些都是同学间的瞎闹而已,没有必要放在心上。
在忍无可忍后,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在每一个乐于施加暴力的孩子,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病态的家庭。
《少年的你》中的主霸凌者魏莱,每当有人提到她父母,她都会害怕,因为高考失利,爸爸一年没有和她说过话。
另一位施暴者,她的父亲会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扇她耳光,让她下跪。
要是霸凌者的家庭是积极有爱的,那她们还会去欺负别人吗?
“谁能帮我?是录视频的人吗?是看热闹的人吗?还是那些问为什么不是别人偏偏选中我的人……” 陈念是这样反问大人的。
比起霸凌,更可怕的是大人的无动于衷。面对校园霸凌,他们宁愿自己挨着。不是没有求助过,而是无济于事。
真正的施暴者,或许就是少年背后不作为的家长。
03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记得在电影最后女警官问郑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没有人会愿意去为别人扛起强奸罪名。
郑易说:“没有任何一个人会为了另一个人,扛上强奸和杀人的罪名。你我不会,但他们会,因为他们是少年。”
成年人才会权衡利弊,少年会一往无前。
有一个孩子被其他很多孩子给打死了,警察问那些孩子,他们的回答是“不知道这样会打死人。”
在孩子的心中,对死亡的概念是不成熟的,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哪些行为属于霸凌,他们最初根本不知道。
作为成年人,可不能像电影中的那些大人,只打打马后炮,还将责任推回给受害者,并质问TA“为什么不告诉我?我会帮你的。”
导演曾国祥是这样总结《少年的你》核心主题的:我们到底要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少年去成长。
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影响。
我发现在那些惨烈的校园霸凌事件背后,都有共同的前提,在被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做了路人,没有当机立断地出手帮助,或者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人支持的。
在家庭内部,生活中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会支持你、理解你、帮助你……相信这样的孩子,一定可以掌握自保和还击的力量,也敢于去求助大众的帮助。
跟校园霸凌说不,除了以暴制暴,可以帮助孩子应对的唯一可能,那一定是孩子与大人之间建立起的信任。
别等到鲜血画上了句号,我们才反应过来,这一切原本可以避免。
我们要创造怎样的世界让少年成长,作为大人,希望是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
你保护世界,我们保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