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进校园是件大好事,期待配套政策”——北京水米田教育集团董事长潘跃勇谈大学实体书店建设

时间:2019-11-03 15:23:4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实体书店进校园是件大好事,期待配套政策” ——北京水米田教育集团董事长潘跃勇谈大学实体书店建设

▲认真阅读的学生 (田福良 摄)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传统纸质阅读受到电脑、手机等数字媒介的强烈冲击,包括实体书店在内的图书相关产业受到了影响,与其相关的是,学生的深度阅读和思考受到影响。面对这一挑战,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呼吁推动实体书店建设,强化纸质阅读。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加强校园实体书店建设规划和扶持力度作出详细要求,规定“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图书经营品种、规模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校园实体书店”。北京水米田教育集团董事长潘跃勇曾被誉为“中国民营图书馆第一人”,他在文化产业领域躬耕近二十载,也曾因为电子阅读冲击而急流勇退。近日,潘跃勇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对该新政高度欢迎,并将寻找时机探索进入,同时呼吁大学实体书店建设还需要配套政策。

“国家支持高校建实体书店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有价值的举措,是在学校教育教学之外滋养学生成长的最好的课堂。大学阶段是人的三观确立完善非常重要的时期,学生下课没事儿的时候去学校的实体书店或者图书馆逛一逛看一看,对大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滋养非常有价值。其实我认为实体书店不仅高校要有,中学、小学都要有。”在潘跃勇看来,图书馆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城市的精神坐标。读书也是滋养生命的最好方式。

“我曾经希望给许许多多和我一样喜欢读书的人找一个能看书的地方。”1998年,准备创业的潘跃勇调查发现,自己所在的济宁市城区的图书馆太少了,40多万人口只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而且十分偏僻,实在难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于是,教师出身、有着基层教育经历的他决定创办一家集图书零售、借阅于一体的社区图书馆,为当地的青少年提供健康的读书环境,让书香飘进千家万户。1999年,潘跃勇从一个15平方米的小书屋开始奋斗,创办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间民营图书馆。“我还记得没有钱进新书的时候就只能从垃圾筐里筛一筛选一选,还去专门收破烂的那些地方收一些旧书,擦擦干净整理整理再对外出租,那时候我们的文化资源本身也很稀缺。”潘跃勇回忆,自己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图书馆在老百姓心目中还是个公家的事业,很多人接受不了民营图书馆这个事实。刚开馆不久,当地有官员还专门把潘跃勇找去谈话,说“不可以叫图书馆,图书馆是特殊的名称”。“当然,也有领导认为,图书馆是一项社会事业、公益事业,个人愿意做还是应该支持的。这才算是没有摘掉这块牌子。”时至今日潘跃勇仍对这一段坎坷的插曲记忆犹新。“一天一毛钱拥有一家图书馆。”在济宁市科教图书馆,读者每年只需交纳40元,便可以借阅图书一年。开馆之后,图书馆人潮如涌,平均一天接纳读者2500余人次,首月就办理借书证、阅览证1000多个,三个月后达到1万多个。就这样潘跃勇很快还清了贷款。对这样的盛况潘跃勇回忆起来依然激动。

在投身学前教育领域之前,潘跃勇曾在民营图书行业打拼了近20年,然而,这些年随着互联网发展,网上阅读、手机阅读越来越盛行,老百姓传统纸质阅读少了许多,受这种潮流影响潘跃勇也开始将自己图书馆方面的业务陆陆续续地缩减。2008年他最终决定关闭了位于北京石景山的北京科教图书馆(也是北京首家民办图书馆),2014年前后又相继关停了在山东各地市的图书馆产业,终成了潘跃勇生命中的一件憾事。

2017年3月,已经转行投入教育行业的潘跃勇在济宁哈佛摇篮国际小学创办了中国首家24小时校园社区图书馆———歌德图书馆。这家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受到济宁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欢迎,有很多家长下班比孩子放学晚,会约好直接到图书馆来接,让孩子先在那里看一个小时的书,父母来到以后有时候还一起看。潘跃勇骄傲地介绍说:“这是多么好的家校共建项目。这种环境的熏陶可以让孩子形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我们的图书馆成了连接社会与学校的纽带。”据说,有年轻小夫妻半夜吵架跑到歌德图书馆去静心,也有出租车司机、外地游客累了去歇脚,每逢遇到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试时几乎就是大自习室。”“它真的成了一个大家的精神收留所、精神家园。”这一盛况甚至上了该年度山东省的高考考题。

“书一定要与孩子零距离,让孩子们可以信手捻来。”每开办一所新学校,潘跃勇都尽可能地选择最好的区域和地段来建学校的图书馆——“靠在马路边上以方便进出,标配像实验室一样好的硬件设施,不分白天黑夜地对学生们开放,也同时对社会开放。”“我认为孩子就是要好好读书,读书才能滋养成长、改变命运。图书馆是一个学校的精神地标,而且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地标。”潘跃勇如此阐释自己关于读书关于实体书店的信念。

潘跃勇回忆自己退出图书馆行业的万般无奈,“2000年以后我们的图书馆越来越难坚持,基本需要靠别的产业贴补。除了电子阅读的发展影响以外,我认为还有受众本身的因素,也有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的困境。‘以馆养馆’都很难实现。有文化的不懂经营,懂经营的没有文化,高学历的愿意来经营书店图书馆的年轻人更是缺乏。

“教育部支持高校书店也同样面临这方面问题,所以我现在才特别关注国家支持高校建实体书店有没有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在人才可持续发展和专业培养方面。比如新政策里提到‘鼓励学生到校园实体书店兼职’,那么能不能把国内现有的做实体书店的优秀人才主动引进过来,在场地、银行贷款、经营等方面做好配套,结合大学生的产教融合项目,比方说形成一个社会实践基地。我认为这个有必要也有意义,但一定得有人具体落实,还要有顶层设计,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潘跃勇表示,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仍期待能参与高职院校里面的书店建设或者产教融合项目,这是爱书的一颗初心,也是一份情怀。

▲四川都江堰中学的实体书店

上一篇: 林俊杰自曝患上手足口症,嘴里长满70多个...

下一篇: 电子烟网售禁令下发两日后多家电商平台仍在...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