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优良作风学风
时间:2019-11-14 07:39: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
科学家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承载者,科研作风和学风是决定科技事业成败的关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11月8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以及千名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全体入选者共同发出倡议,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弘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立德为先的科学家精神,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就此,光明日报专访了部分院士专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主席团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周济院士:
科研工作者要切实增强科技报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于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潜心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坚决支持,积极响应。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正成为全球制造业变革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发展成效显著,但重大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短板和瓶颈问题仍然突出,智能制造支撑强国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科技报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伟大目标勇挑重担,建功立业。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荣传统,严谨求实、潜心钻研、淡泊名利、奉献社会。我们要崇尚学术民主,加强科学道德自律,恪守科学伦理。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扎实做事、不尚空谈,用我们的科学知识和聪明才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希望智能制造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科学、严谨、求实、诚信的科研作风,做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科研诚信的自觉践行者,为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伟大历史性转变而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席团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
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首先要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近年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技术、器官移植技术等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前沿研究成果,不断挑战人们的认知和社会伦理规范,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历史和全局的角度看,科技和伦理是相互作用的,科研工作中“求真”和“至善”不能分割,伦理应主动贯穿科技发展全程,并随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发生调整和改进。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应自觉关注伦理问题,并遵循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这一根本伦理原则。
在事关人的健康和发展的生命科学领域,科技伦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科研活动,如今很多科技工作者更多考虑的是科研课题能否得到资助和奖励,却忽略了研究动机与社会价值。在生物科技迅速发展和知识极易扩散的互联网时代,科技伦理失灵和监管失灵是我们面对的难题与挑战。由于科技工作者掌握专业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对科学知识及技术可能应用前景和伦理价值的判断,相比其他人更全面和更准确,因而科技工作者及所属机构应该承担更多的科技伦理责任。作为凝聚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联合组织,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此次在倡议书中提出“严格遵守科学道德和学术伦理规范以及相关国际规则,反对有违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的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是希望引导大家认识到,科研人员不仅要在实验室做研究,自觉遵循已有的科技伦理规范也是其应该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借此来应对新知识和新技术可能引起的伦理问题,并探索如何在科研群体中建立良性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
除了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和道德自律、充分发挥学术类科技社团在学术规范和科技伦理监督中的作用外,我们建议新成立的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统一伦理道德管理,建立关于重大科技研究的社会影响评价制度和进行国际间科研伦理规范合作,并根据科技的发展不断细化调整和改进科技伦理和科学道德规范。同时,我们还倡导科研人员积极走出实验室,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利用各种媒介宣传科技伦理和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一方面协助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加强科技伦理的公众教育和普及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政策的走向,确保各领域科技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建国:
强化跨界融合,倡导团队精神
航空发动机是典型的高端装备,几乎涉及所有的工业和技术领域,集成了众多专业学科的最高成就。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强化跨界融合思维、倡导团队精神,建立科技界和产业界集智攻关、跨界协作机制尤为重要,我们坚决响应、积极推进。
刘永坦、钱七虎、黄旭华、屠呦呦、袁隆平、于敏等大科学家都是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榜样。新华社发
中国科协推动成立了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牵头的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这不仅是中国科协学会工作的重大创新,也是落实党中央要求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必将对进一步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跨界融合和集群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联合体倡议广大航空发动机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坚守科研诚信底线、遵循科研伦理道德,营造淡泊名利、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努力构建开放包容、团结协作的科研格局,做大“同心圆”,为加快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建设世界航空强国而努力奋斗!
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
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
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进入新时代,更需要对科技界的优秀传统和宝贵精神不断凝练升华,筑牢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基础。
作为科技类社会团体,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继承和发扬“中国材料学之父”师昌绪院士、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获得者徐匡迪院士等老一辈材料、冶金领域杰出科学家爱国奉献、潜心科研、拼搏创新、提携后人的精神,构建完善金属材料和钢铁冶金领域科研活动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推动作风和学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科学家精神,秉持开放、合作和科技共同体理念,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交流碰撞,在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等活动中,公正负责,抵制各种人情评审,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为建设世界一流学会再创辉煌!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院士:
弘扬和传承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
我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越来越好,可以说从“硬件”上来讲,与传统发达国家差别越来越小。《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目标在于着力加强科研的“软件”建设,这是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一步。一直以来,我国科学家就是一个具有科学报国使命感的群体,从一穷二白出发,执着坚持,甘于奉献,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广大科研工作者应弘扬和传承我国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通过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措施,重塑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鼓励和倡导科研的原始创新,更好服务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踏实迈出通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步伐。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所长助理董琦:
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科技强国的建设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空中,闪耀着一代代科学家奋力前行的夺目光芒。其中涌现出以李保国、南仁东、黄大年、钟扬、王逸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以丰硕的创新争先成果,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浓烈情怀,无愧于民族脊梁、时代之光。
新时代更需要伟大精神。在这些科学家的精神感召下,我们青年一代要接过前人的精神火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自觉践行“知识分子当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抱负”的殷殷嘱托,不畏任重,不惧时艰,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科技强国伟业,洞察变革于端倪,补短板、增长板,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拓展全球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奋斗中成就创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砥砺奋进强担当,新时代需要树立优良的作风学风。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决定着科技事业的成败。
青年科学家作为国家科研未来的希望,要真正摒弃学术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为科技创新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做一个对科学研究理性的人、对科学精神敬畏的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赵家有:
秉承工匠精神,致力科研创新
日前,中国科协发布《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当优良作风学风力行者的倡议》,作为一名中医药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
百余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的交流碰撞中,一代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投身于“科技兴国”的报国实践中,孕育出以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他们是塑造者、践行者,于我们,是榜样,是领路人,需要我们去传承与弘扬。我个人有三点体会:
把献身科学的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籍。当科技成为突破国界,引领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时,祖国二字不仅不应褪色,反而更加珍贵。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爱国情怀作为第一位要求,把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同时,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秉持工匠精神,致力科研创新。科学研究往往失败多于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历经无数次失败,在上百种药物中终于提取出抗疟神药青蒿素,这种对科学事业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正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做科研,其实就是反对浮夸浮躁、急功近利,坚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立足临床实际问题,尊重事物发展规律,运用中医原创思维,解决人民切实需要,是中医药人的初心与使命。
严守“一条红线”与科研道德底线。维护学术氛围的风清气正是从事科研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说道,科学研究的学术训练和科学道德规范,是以科学为业的“两个轮子”,是在科学殿堂中探寻求索的“两个翅膀”。
新时代的科研守则,既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要求,也有尊重人权、遵守规律的伦理要求,还有恪守科研诚信、抵制学术不端的学风要求。“确保底线、不碰红线”应成为科研人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在科研人员、学术共同体乃至社会各界筑牢对学术道德的信仰,每个青年科技工作者都应义不容辞,从自身做起。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下,在屠呦呦等科学家精神的感召下,薪火相传的中医药文化必将在科学研究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4日 16版)
[ 责编:孔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