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机关首次向公众开放公众可参观新年茶话会场地

时间:2019-11-17 11:18: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全国政协机关首次向公众开放 公众可参观新年茶话会场地

新京报讯(记者 张璐)“以往经常在电视里观看新年茶话会,没想到今天自己能参观会场,感觉特别荣幸。”金融街街道居民吕玉珍笑着说。昨天(11月16日),全国政协机关举办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约200名普通公众参观了常委会会议厅、全国政协礼堂、中国政协文史馆“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览。今后,全国政协计划每个月举办一次公众开放日活动。

昨日(11月16日),全国政协机关举办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图为走进全国政协机关的观众合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摄

今后每月计划举行开放日活动

“欢迎大家走进人民政协参观。大家可能对政协还不是特别熟悉,政协和人大、政府等机关一样,冠有‘人民’二字,就是为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工作的。”在致欢迎辞时,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潘立刚介绍了政协的历史贡献、性质和职责工作等。

现在大家热爱的国旗国歌,和政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潘立刚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出关于国都、国旗、国歌、纪年的决议。他声情并茂介绍了政协的“历史故事”,一下子拉近了公众和政协的距离。“前几天,全国政协表彰成立70年来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第一件就是委员提出的10月1日作为国庆日的提案。”

潘立刚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增进人民群众对人民政协的了解,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全国政协机关首次向公众开放就是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使大家对政协有更加直观全面的印象。

“这是我们第一次举行公众开放日,希望大家把意见建议留下来,使我们下一次的公众开放日更加完善。”他说,也期待大家一如既往支持全国政协。“大家可以通过各级政协委员反映你们的意见、建议,同时也监督和督促政协委员认真履职。”

据悉,今后全国政协计划每个月举办一次公众开放日活动。

西城大妈敬佩委员调研工作

今天,民康社区的吕玉珍阿姨特意穿着红彤彤的西城平安志愿者服装,来到全国政协机关参观。在新年茶话会会场,她拉着其他志愿者兴奋地留影纪念。

“我们都是西城大妈,以往重大节日执勤,点位就在全国政协附近。这次是第一次走进来参观,非常激动。我是祖国和政协的同龄人,此次参观很有意义,我了解了政协的工作,由衷对委员大量调研工作表示敬佩。未来我们也会学习委员们的精神,在社区工作中发挥余热。”

北京理工大学求是书院副院长周芳集说,两周前得知能参加开放日活动时,同学们报名特别踊跃,不到一天时间,50个名额就报满了。“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大家知道了很多关于民主集中制、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知识,我们会把学习心得带回学校,为遗憾没能来现场的同学进行分享。”

  • 探访1: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厅

“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

昨天,北理工、北航等高校的师生、金融街街道居民等公众代表首先来到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厅,这里是约300位政协常委参政议政的地方。

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有2000多人,他们都是中国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性强、议政水平高、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其中非中共人士占比超过60%。常务委员约300名,从委员中酝酿产生,更加具有代表性和议政能力。

目前会议厅设置包括主席台在内的551个座位,可容纳常委、列席的委员,还有政府部门的代表就座。每个座席上都设有电子表决系统,包括赞成、弃权、反对三个表决键。同时常委会议厅还配备了即席发言扩音系统及同声传译设施,参会人员可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座位上都有政协常委的名字,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比如陈冯富珍等。”北理工的李同学说,这次亲临现场,仿佛能感受到常委表决时的庄严氛围。

会议厅大量采用了银杏纹样,据政协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因为银杏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物种,代表和谐和永恒,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象征。会议厅中心垂吊的花朵是国花牡丹,上面的八片花瓣,象征着八个民主党派,69片金箔花瓣分别象征56个民族,5大宗教团体和8个人民团体,共同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大厅两侧的墙面设计了八根圆柱,象征着八个民主党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 探访2:双周协商座谈会“金厅”

对舌尖上安全、大气污染防治等进行协商

随后,参观者来到全国政协礼堂一层的“金厅”,这里是全国政协每两周举办一次的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现场。

追溯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起源要从新政协筹备时说起。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后,中共香港分局多次采取双周座谈会的形式,就新政协的性质、内容、参加人选与民主人士交换意见。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政协发扬双周座谈会这一传统,在1950年9月21日,出台了《双周座谈会暂行办法》,使双周座谈会成为制度。

2013年,全国政协建立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座谈会每年举办20次左右。“会议举办时,会场会布置成椭圆形,全国政协主席会坐在中间,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两边坐着的是20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党政部门负责人。”

讲解员说,会议聚焦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对切口小、专业性强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协商,比如快递条例的制定、舌尖上的安全、大气污染防治等。平日里,金厅也是委员沙龙的举办地。

  • 探访3:新年茶话会会场

“以往在电视里看到的情景出现在眼前”

“哇,这里真辉煌大气!”政协礼堂三层大厅是每年召开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的场地,步入其中,参观者感叹:以前在电视里经常看新年茶话会的新闻,现在电视里的场景出现在眼前了。

据讲解员介绍,1980年1月1日,全国政协举行了第一次新年茶话会。会上,邓小平提出了全国人民在20世纪80年代的三件大事: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

邓小平的讲话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自此以后,在政协礼堂举办新年茶话会成为惯例,延续至今。现在每年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加,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全国政协以及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大厅中一幅恢弘的油画《初春》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画作再现了建国之初,中共领导人和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人士集聚一堂、共商国是的画面。不少参观者在油画前方合影留念。

观众在新年茶话会会场观看油画《初春》。新京报记者 吴宁 摄

讲解员李肖静说,她平时是政协文史馆讲解员,此次能参加公众日讲解挺荣幸,也特意学习了相应的资料。“观众们很热情,大家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油画的作者等。今后的开放日,我也会积极参加讲解服务。”

  • 探访4:全国政协礼堂

设立中共八大会址标识

在全国政协礼堂,讲解员首先介绍了礼堂的历史。人民政协成立后,各项活动日趋活跃,但没有礼堂和会议室,相关工作受到很大影响。1953年初,周恩来提出要给全国政协建造一座能容纳一千多人的礼堂,以便全国政协委员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开展活动。经过协商,礼堂的规模确定为容纳1500人到3000人。政协礼堂于1954年筹建,195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由于当时人民大会堂尚未建造,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活动都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比如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家耳熟能详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是毛泽东在八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到的。党的八大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大会胜利闭幕后,毛泽东步出会场,受到大会代表和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的情景。当时大家大概就是在这个位置拍摄了这张照片。”讲解员指着大厅一隅说。

据讲解员介绍,此前,中共“一大”到“七大”都已设立会址标识,并设有展览陈列,在普及党史知识、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八大”会址标识一直没有设立。

中国政协文史馆于2017年下半年向机关领导呈报“关于在全国政协礼堂设立中共‘八大’会址标识的请示”。2017年12月,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呈报请示,于2018年3月获批。2018年6月21日,中共“八大”会址标识在全国政协礼堂揭牌。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协作记者 吴宁

编辑 周博华 校对 李世辉

上一篇: 广州一石化企业非法处置危险废弃物损害环境...

下一篇: 印尼88反恐部队击毙两名恐怖分子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