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炒鞋还疯狂!有人年赚10万有人年花70万!你也“入坑”了吗?
时间:2019-10-30 17:42: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盲盒火了
比“炒币”刺激,比“炒鞋”疯狂
比“炒茅台”还赚
“炒盲盒”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
这个神奇盒子正让不少年轻人心甘情愿地掏钱
有的人甚至花费数万元“入坑”成为狂热粉丝
1
能“治愈”的玩偶
“95后”亦婷每周五下班后都会买个盲盒。
她特别喜欢盲盒里玩偶的造型,感觉会被“治愈”。
“这些玩偶一般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
可以作为自己一周工作的奖励,这份几十元的自我奖励触手可得,并且负担得起。
如今,在各大商场或者地铁站,都可以看到盲盒自动售卖机的身影。
逢年过节还可以买些盲盒送给家里的小朋友,很有新意。
2
年轻人的新社交
“00后”向彤通过收集玩偶找到了新的社交方式。
她加入了很多玩家的群,大家会分享收集玩偶的经验。
据向彤介绍,盲盒分有不同的系列,每个系列大约有12款,而且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款推出。
除了基础款,每个系列还会有1-2个隐藏款/限量款,但抽中的概率非常低,以一个由12款造型组成的盲盒为例,抽到的概率仅有1/144左右。
向彤说,如果群里有人抽到了众所期待的隐藏款,会晒出照片,其他玩家会一起分享喜悦;
在群里,他们除了发布想要交换或卖出的玩偶,也会交流玩偶以外的生活,甚至成为线下好友,不知不觉中,微信好友就多了一大批。
3
享受未知的惊喜
“10后”笑笑则是享受未知的惊喜。
每次和爸爸妈妈出门逛街都会买上一两个盲盒,现在家里已经有十几个玩偶了。
笑笑说:“每次拆盲盒都很激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如果拆开后发现是喜欢的款式,就会特别开心。”
笑笑还说,她只是喜欢,觉得有趣,没有特意收集,因为集齐一套可能要花费上万元。
4
不少人的“强迫症”
盲盒的玩法一般为集齐整套或抽到隐藏款/限量款,这也是不少玩家的“强迫症”。
隐藏款又分为“隐藏”和“大隐藏”,“大隐藏”相较于“隐藏”数量更少,这意味着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能集齐一套。
为了抽到隐藏款,不少玩家选择“端箱”,就是整箱购买,因为商家一般会在一箱里放入一个隐藏款。
隐藏款其实也是玩家躲不过的“大坑”。比如说,某款盲盒的造型是火车,隐藏款是火车头,没有火车头怎么行呢,所以大家一边骂一边去买。
许多玩家总结出了一套玩盲盒的规律,比如掂重量、捏盒子轮廓……有的人买多了之后,直接掂一下就知道里面是什么款。
5
手艺人热衷“改娃”
作为一个资深玩家,小初不满足于此。
她会请人或者自己动手改造玩偶,圈内人称之为“改娃”。
或者增加不一样的头饰,或者换不同风格的衣服,或者设计节日款,总之就是让玩偶成为“限量中的限量”。
有业内人士透露,技艺高超的手艺人单次“改娃”价格可达上千元。
玩偶的衣服也成了热销品,类似给芭比娃娃换不同风格的衣服。
一家专门卖“娃衣”的店铺,销售各类T恤、裙子、套装,甚至有奢侈品同款上衣,柯基屁股样子的包包、AJ鞋等,价格一般在几十元。
有网友称:“都舍不得给自己买柯基包,给崽崽(指玩偶)买,包的价格比玩偶都贵,带崽崽出去旅游了背上哦。”
6
火爆的“炒盲盒”
强子和她们都不一样,他不是盲盒爱好者,而是抱着赚一笔的心态加入进来的。
强子说,他也被盲盒的火爆形势所吸引,通常会“端箱”购买,如果能抽中隐藏款,一出手差不多就能赚回一箱的钱。
在二手购物平台上,还有不少像强子一样的人。
闲鱼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交易额达千万级。
一位30岁的上海闲鱼用户,2018年通过转让盲盒赚了10万元。
7
哪火哪就有黄牛
发现了商机的还有黄牛。他们通常“端箱”,拆开称每个玩偶的重量,然后到柜台把热门款抽走,进行售卖。
有些黄牛还会每天在店里蹲点,和店员私下联系。店员将还没上的货先给黄牛挑,等挑完再将剩下的货上柜台。
遇到有黄牛的店,一些资深的、聪明的玩家就直接走了,因为剩下的基本不会是特别好看的玩偶。
在微博上,人们抽盲盒的理由更是多种多样:
“今天到了杭州,换个地方抽抽看”
“佛系地抽一个,不抱有任何期待”
“不知道抽盲盒越挫越勇的心态是谁给我的”
......
不得不说,有货可炒的圈子,多少都有点烧钱。
数据显示,天猫上一年有近20万玩家在盲盒上年花费超过2万元,其中95后占大多数。
单个盲盒的售价通常在39元到69元之间,这个价格看似不贵,但要是为了收集,或者想抽中隐藏款/限量款,就会不自觉的“剁手”不停。
一些玩家在多次买不到隐藏款后,开始花高价从各种平台上直接买入。
一些限量款盲盒会被炒出高价。一款原价仅为59元的潘神天使洛丽玩偶,在二手购物平台售价高达2350元,上涨39倍。
有报道称,一对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元在盲盒上;还有一名60岁的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元购买盲盒。
于是,有玩家自嘲:“一如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有网友称,盲盒是“掌握了人性弱点的恶劣发明”;
也有网友认为,情感消费需求日益增加,让人们愿意为之买单;
有人认为它是对消费欲望的释放,是成年人的玩具;
也有人将它看成是“合法的毒品”,是年轻人的“智商税”;
......
话说
你也“入坑”盲盒了吗?
对于它的火爆
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津云新闻记者 梁佳 整理
综合央广网、中国青年报、环球网、燃财经、经济日报、都市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