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P论著|从健康生态学视角看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影响因素

时间:2023-10-19 18:54:0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本文来源:齐元涛,柳言,杜金,等.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01): 50-57.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慢性病共病现象日趋普遍

目的

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基础,系统了解我国老年人发生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为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问题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3月,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2018年追踪数据库中选取年龄≥60岁的样本(n=10 779),剔除研究涉及变量有缺失的样本后,最终纳入样本7 354例。

以是否发生慢性病共病(患≥2种慢性病)为因变量,根据健康生态学模型的5个维度纳入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发生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

图片

健康生态学模型框架

结果

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发生率为65.16%(4 792/7 354),患2种慢性病者居多〔32.16%(1 541/4 792)〕,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二元慢性病共病组合为高血压+关节炎或风湿病〔16.42%(253/1 54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发生风险,女性高于男性〔OR(95%CI)=1.371(1.177,1.596)〕,>70岁者高于60~70岁者〔OR(95%CI)=1.189(1.061,1.333)〕,夜晚睡眠时间为6~8 h者和>8 h者低于<6 h者〔OR(95%CI)分别为0.759(0.678,0.850)、0.686(0.572,0.821)〕,午睡时间为0.5~1.0 h者和>1.0 h者高于<0.5 h者〔OR(95%CI)分别为1.238(1.102,1.391)、1.219(1.604,1.396)〕,对健康感到一般和不太满意者高于非常满意者〔OR(95%CI)分别为1.755(1.537,2.004)、5.890(4.930,7.037)〕,城市户口者高于农村户口者〔OR(95%CI)=1.167(1.036,1.315)〕,居住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者高于东部地区者〔OR(95%CI)分别为1.311(1.158,1.483)、1.491(1.315,1.692)〕,正在工作者低于曾经工作过者〔OR(95%CI)=0.768(0.680,0.866)〕,人均年收入>5万元者高于<2万元者〔OR(95%CI)=1.413(1.009,1.978)〕。

结论

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发生率较高,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不同的影响因素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建议从个体到环境多维度加强对慢性病的干预和管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管理重点不仅在于"治",更在于"防"和"控"。因此,识别并掌握慢性病共病的风险因素对于慢性病共病防控更有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70岁、夜晚睡眠时间<6 h、午睡时间≥0.5 h、对自身健康不太/一般满意、城市户口、居住在中部/西部地区、目前未工作、人均年收入>5万的老年人发生慢性病共病的风险更高。可见,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不仅涉及个人特质及其行为方式,还涉及人际网络、生活和工作条件及政策环境。

01 个人特质作为人为不易改变的变量,是影响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首要因素

02 行为特点与老年慢性病共病关系密切

03 人际网络、工作和生活条件对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也有重要影响

04 政策环境作为远端因素对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影响不可忽视

慢性病共病问题让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治疗难度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除需了解各种慢性病的致病因素(细菌、病毒感染等)外,还需明确与慢性病共病相关的个人特征、行为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因素,并结合健康生态学的思维,从不同层次和维度采取及时、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实现慢性病共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从而降低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发生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与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相关的因素较多,但本研究囿于数据,纳入的变量有限。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积极开展与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相关的实证研究,从多方位考虑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高危人群的识别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依据。

上一篇: Front Immunol:葡萄糖-6-...

下一篇: JAMA Netw Open:使用HA-...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