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目击下,演技综艺“吊打”青年演员
时间:2019-10-31 12:06: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
资本寒冬之下,影视项目减少,演技综艺粉墨登场。10月开始,各大平台接踵上线多档演技综艺,嘉宾重叠、选手串场,画风相仿到就连综艺名都难分彼此。
一场全民目击的演技“矫正”大秀拉开帷幕,观众试图在专家的引领下追捧好演员、扶持潜力股,同时为行业正本清源。
然而,结果并非如此。综艺对演员演技的考验与实际拍摄并不相同,灯光、道具、摄影机位等条件均无相似,观众代入感也难以复制。
演技综艺扎堆背后,是三四线演员出场价格降至冰点,既无议价能力也无可替代的选择,只得任人摆弄,以至于任一档综艺都能云集数十位小演员。同时,平台和制作方懒于创新,惧怕风险,分账模式陈旧。
为演员提供不专业的演技竞技台,与其说是在帮助成长,不如说伤害更大。同时,演技综艺难以引发观众共情。除了导师拌嘴、群嘲舞台尴尬外,节目并无可持续的看点,赛制缺乏推动力,以至于偶尔放出些许话题之余,大多节目在播出几期后便沦于沉寂。
对于扎堆的演技节目,与其追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演技综艺,不如问问行业和观众是否需要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编辑/冒诗阳。
如果选择用几个关键词描述Q4综艺局面,“扎堆”无疑是其中之一。
10月11日,《演员请就位》在腾讯视频上线;10月26日,《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以下简称《巅峰对决》)登陆浙江卫视;优酷推出的《演技派》动作频繁,预计11月初播出,爱奇艺《演员的品格2》已预订明年Q1的席位。
▲ 《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海报
影视寒冬中清闲的导演与演员,在这个秋冬突然忙了起来。
相同题材,差异化打法,加之前两年的高口碑、高热度,扎堆上线的演技类综艺依旧吸引着受众的关注。《演员请就位》自宣传片曝光开始就成为热搜常客,豆瓣开分更是达到了7.2;《巅峰对决》首期也取得了当日19:30分后CSM59城市网收视率第一的成绩。
然而,“平淡期”似乎来得快了一些。
三期下来,《演员请就位》的豆瓣评分降到了7.0,且打分人数只有13397人。根据云合数据显示,不论是分集正片有效播放量还是受众粘性,均呈现下滑趋势。
▲ 图表来源:云合数据
4021名豆瓣用户为《巅峰对决》打出了5.4分,这比《演员的诞生》的5.5分(评价人数为34900)、《我就是演员》的6.8分(评价人数为25674),仍有差距。
同类型综艺扎堆来袭,本就容易陷入疲态。当导师“斗嘴”的热度逐渐散去,观众亟需新的讨论点来获得爽感。但从某种程度来说,演技类综艺玩法的变化,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不可否认的是,演技类综艺的确为观众发掘了不少“宝藏演员”。或许通过节目,新人演员可以获得广泛的认知,资深演员可以再度得到证明。
但将表演搬上舞台、有限的创作时间、面对不熟悉的搭档和剧本等因素的整合,以及赛制、规则的设置,真的达到演技类综艺标榜的——证明演员演技,最大限度地发掘、培养新人?——结果犹未可知。
“忙碌”的导演是最大看点
去年陈凯歌、许鞍华、贾樟柯、陆川、关锦鹏等导演出现在了《我就是演员》的节目中,今年,更多导演开始“忙”了起来,“忙着”从幕后走到台前。
陈凯歌除了担任片段导演,在《演员请就位》中,还增加了“选人”的工作。坐在他身边的李少红,又转场出现在了《巅峰对决》的现场,成为佟大为、梁静《夏洛特烦恼》片段的导演。
目前来看,许鞍华、陆川依旧“留守”《巅峰对决》,田羽生成为新入局者;同时,有消息称陈可辛将加盟《演员的品格2》。越来越多的导演在综艺节目中干起“老本行”。
导演“打嘴仗”,是节目最大也是为数不多的看点之一。每位导演对于作品和演员都有不同的要求,争执自然不可避免。
从郭敬明反驳李诚儒开始,到“我不同意xx的观点”,以理论、以细节等各角度出发的辩论频繁上演;有人仿佛“夸夸群”群主,通篇全是鼓励;有人抛出理论和专业术语,“压制”全场;有人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引得网友一片称赞。
导师成了节目最大看点。
根据云合数据显示,自《演员请就位》上线至今,共有23条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其中四位导演相关话题热搜次数占据17次。
《演员的诞生》《我就是演员》播出期间,导师章子怡、刘烨、徐峥的点评和演技也经常成为讨论的热点。
以“导师+选手”形式呈现的综艺,前期由导师带动节目热度,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于是,郭敬明、于正这样高话题的导演、编剧,自然会为节目增色不少。
但从《演员请就位》目前情况来看,仅凭导演们的“大讲堂”和“辩论赛”,似乎不足以维持节目热度。导师的争论话题度已达到顶峰,且观众已习以为常。尤其随着节目进行,郭敬明与李诚儒开始在某些时候表达相似的观点,颇有种奔着和解的方向发展,冲突感已然降低。
加之每期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长,三期节目27位演员登场,初次考核刚过一半。任性、不受排播限制却缓慢的节目节奏,也为吸引、留存受众埋下隐患。
作为演技类综艺的重要一环,导演不仅贡献着内容、保证着专业性,还扛起了“流量”的大旗。但随着节目的播出,关于演员、演技的讨论也在发酵。
演技不是选择的唯一标准
演技类综艺贡献了太多可供讨论的话题。除了对导演的热烈讨论,演员的演技也是焦点之一。
《演员请就位》播出三期,已登场的27位演员中,真正能凭借演技在观众心中博得好评、留下深刻印象的,屈指可数。惊艳的演技不多,中规中矩成为常态,反而最能引起网友一心吐槽的作品,每期都有一部。而这或许也是导演们成为“流量担当”的另一个原因。
即使是像《巅峰对决》这样将“导师级”演员作为参赛选手的节目,演技也不一定会获得观众认可。马思纯和秦昊两大文艺片演员的合作,效果差强人意;佟大为和梁静的喜剧尝试,也被当场质疑,甚至引发“演员应不应该走出舒适圈”的讨论。
好在,即使受到了质疑,《演员请就位》二者必选其一、其他导演可以抢人的赛制给了演员留存的机会。但这又接着引发了基于演技讨论的更深一层质疑—对导演选人的不解。
39岁的明道就坐在那里,眼前全都是不久前的画面,听过了对自己的表扬与鼓励之后,最终被选择的却是旁边的陈若轩;毛晓慧以“拍了四部五部作品,到现在都没有播出,应该给她一点鼓励”的理由“脱颖而出”,那一刻,仿佛一个大型励志节目;#郭敬明没选彭小苒##赵薇选了邢菲#等话题也在节目上线之后,成为热议话题。
除此之外,演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选择另一位导演也是常常出现的情况。
这也给演技类综艺提出了新的难点:演员究竟是为了展现演技而来,还是为了竞赛而来?演技类综艺存在的价值,究竟是展现演员的演技,还是像歌唱比赛那样,结合各种因素选出最恰当的冠军演员?
甚至对那些演员来说,他们所展现出的演技是否真正打动了观众,到达了观众的内心?又或者说,在导演、导师们的只言片语下,观众的审美是否被进一步地解构乃至变相曲解?
证明演技,抑或是伤害演员?
“我的戏龄是零年。”
“刚才我演的,是我今年演的第一场戏。”
“从拍完上一部戏到现在,已经有快两年没有拍戏了。”
新人演员毛晓慧、“偶像剧王子”明道、主持人转型的演员彭小苒如是说。这只是《演员请就位》其中的三位演员,却几乎代表着所有参与节目演员的状态。
想要得到锻炼、增加知名度的新人演员;力图突破瓶颈、实现事业提升的“资深”演员;苦于没戏拍的“大龄”演员;寻求转型机会、提高认可度的“跨界”演员……
及至《巅峰对决》,虽然选手被评论团“夸夸群”里的成员评价是“标杆”“走上神坛”,演技较有保障,但是细细来看,其实仍有局限性。
比如,提起李宇春,通常想到的是歌手而不是演员;比起演员梁静,似乎管虎的老婆更为人熟知;秦昊更常被叫做“文艺片男神”,戏路上多少有些局限……他们都是节目的“目标”人选,节目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条路。
▲ 《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剧照
但是,演技类综艺在带来机会的同时,局限性也骤显。
剧集、电影的创作通常以月为单位,在正式拍摄之前,往往会有准备期。但是综艺是以天,甚至小时为单位——演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熟悉整个剧本故事的来龙去脉、情感变化,与自己不熟悉的演员培养默契,反复的进入角色再从中抽离——这对于演员来说,不仅创作难度很大,而且也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李冰冰在表演之后坦言,“我们时间太短了,我们没有时间排练。”张国立也表示,“时间是出一个好作品的最基本条件。”再加上现场等因素的影响,演技类综艺似乎并不能完全达到证明演技、发掘演员的效果。
另一个问题在于,演技类综艺将演员连同他的演技摊开在观众面,一镜到底,没有重来的机会,寄希望于对手,也寄希望于自己。
这仿佛是一场试镜,演员要通过一个片段竭尽全力展现自己的实力或潜力,力图获得机会。不同的是,试镜面对的是几个人,即使失败了,错过的是一次机会,收拾收拾失落的心情,再奔向下一次。
而综艺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观众,一旦失败,或者哪怕稍有不足,接踵而来的则是长久不衰的质疑和深深烙下的痕迹,这一次需要收拾的,大概是碎掉的自信。
当然,这是自主选择需要承担的风险和后果。对这些参与节目的演员来说,这或许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机会,尽管综艺节目的偏见,可能会使他们未来之路更加坎坷。
上演技类综艺是件好事吗?对于那些“久不见天日”的演员来说,或许是的。但这种好事,很多时候或许更会像塞翁失马一般,焉知非福。